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加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素养导向,着重考查关键能力,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高考在命题上的变化将撬动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深刻思考。“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是高考命题的逻辑主线,这在过去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未来高考命题遵循的基本方向。以“三线”为基础,高考命题坚持“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 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 ; 在关键能力方面,高考命题将注重对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考查……新高考是一个新课题、一个新研究、一次新挑战。
2024年4月30日,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恕伯带来的《从高考试题的分析,谈高中学科教学的优化》给南昌一中朝阳校区全体教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本次讲座由我校王晨慧老师主持,我校朝阳校区全体教师到场学习。
黄恕伯老师先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提升学科素养才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随后,黄老师以几道高考物理难题为例,提出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素养”、“变量分析素养”、“审视答案素养”,而这三种素养都属于“解题素养”。只有提高学生的“解题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如何提高解题素养”,黄老师提出教师要明确解题素养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解题素养的具体表现、认识本学科解题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探讨形成各种素养的教学途径、形成以提升解题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资源。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素养”,黄老师认为分为“审题”、“分析解答”、“审视答案”、“物理图像”、“物理实验”等板块,并对每个板块做了详细的解释。关于“解题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联”,黄老师认为“解题素养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跟提升核心素养的水平,并不矛盾”。关于“审题素养的研究”,黄老师认为要重视把题目文字转化为情境,把情境转化为物理条件。
此外,教师还应该正确对待新授课和复习课,现实中流行的新授课往往上成了复习课,教师把精力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忽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不当的习题教学也干扰了正常的新授课,主要体现为建构概念和习题讲解的时间比例安排不当、习题讲解中审题过程和解答过程侧重不当、解答过程中脉络分析和编列方程策略不当、编列方程时根据基本原理和运用二级结论运用不当。正确的新授课教学过程应分为“创设情境,获得感知”、“思维加工,形成定义”、“基础练习,熟悉概念”、“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步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包括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 ,即掌握一套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渔”,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应对新高考。面对新高考,一中人研究不怠,学习不止。





